www是什么意思
>网站的域名地址通常以www开头。正如朋友们在seo基础学习内容中所知道的,没有www的域名是顶级域名,有www的域名是主域名。那么www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石家庄seo博客和朋友分享的主题是www的解说。主要内容转载自360百科。希望朋友们多了解一下。
1.基本术语
万维网(又称“Web”、“WWW”、“& # 8217;W3 & # 8217”,在英语中被称为“万维网”,是由许多互联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有用的东西都被称为同一个“资源”;并且由全球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来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传输给用户,用户通过点击链接获得资源。万维网联盟(W3C),也称为W3C理事会。1994年10月成立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万维网联盟的创始人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超文本是由一个叫做网络浏览器的程序显示的。网络浏览器从网络服务器检索被称为“文档”或“网页”的信息并显示它。它通常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人们可以跟踪网页上的超链接,检索文件,甚至向服务器提交数据。跟随超链接的行为也称为浏览网页。相关数据通常排列在一组网页中,也称为网站。
万维网的英文名称
英文词组“上网”(surfing the Internet),即浏览互联网,最早被大众接受的是一个叫Jean Armour Polly的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上网》。这本书于1992年6月由威尔逊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个概念她可能是独立提出来的,但是1991年到1992年在Usenet上使用过。有人记得两年前有黑客用过这个词。泡利在互联网领域有时被称为“网妈妈”。
虽然世界范围内的英语单词通常是以单词的形式书写的(没有空格或连字符),但万维网的全称及其缩写WWW现在在一些正式的英语中被广泛使用。最早的文献讲的是万维网,称之为万维网(这是一个程序员喜欢连词的极好例子,就是把几个单词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新单词)或者万维网(加连字符,这样这个版本的名字最接近正式的英文用法)。
有趣的是,“WWW”已经成为英语中为数不多的音节比其原名还要长的缩写。在英语中,万维网有三个音节,单个W字母有三个音节。
万维网的中文名称
1994年6月,北美的《中国新闻文摘》(CND)在其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中称万维网为“万维网”,使其中文名称——汉语拼音——始于WWW。“万维网”这个名称后来被广泛采用。
在台湾,“万维网”主要作为对应的目标语言使用,但WWW的本义中没有“信息”一词。但“万维网”在台湾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很多网站的名称都是简单的“机构名称”加“万维网”,如中央气象局万维网、台湾电视台万维网、内政部消防局万维网等。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万维网服务,提供万维网服务的公司通常被称为域名托管服务提供商。比如中国万维网是国内知名的托管运营商,也使用万维网的中文拼音作为网站域名。
2.工作原理
要访问万维网上的网页或其他网络资源,通常需要在浏览器上键入要访问的网页的统一资源定位符,或者通过超链接链接到网页或网络资源。之后,URL的服务器名部分由名为域名系统的全球互联网数据库解析,根据解析结果决定输入哪个IP地址。
下一步是向在该IP地址工作的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以便访问网页。一般情况下,构成网页的HTML文本、图片等所有文件都会被逐一请求,并很快发回给用户。
web浏览器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HTML、CSS等收到的文件描述的内容,加上图片、链接等必要的资源显示给用户。这些构成了你看到的“网页”。
大多数网页包含指向其他相关网页的超链接,并且可能有下载、源文档、定义和其他网络资源。这样,通过超链接,将有用的相关资源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所谓的信息“网”。这个网络便于在互联网上使用,它构成了蒂姆·伯纳斯·李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提到的万维网。
3.历史渊源
最早的网络概念可以追溯到蒂姆·伯纳斯·李在1980年建造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虽然这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万维网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有很多共同的核心思想,甚至包括语义网的一些思想,继Berners-Lee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
1989年3月,伯纳斯-李转撰写了《关于信息管理的建议》,其中提到了ENQUIRE,并描述了一个更复杂的管理模式。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利欧在万维网上提出了一个更正式的建议。1990年11月13日,他在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来实现他的想法。
在那年的圣诞节期间,伯纳斯-李制造了网络工作所需的所有工具:第一个网络浏览器(也是一个编辑器)和第一个网络服务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超文本新闻组中发表了一篇介绍万维网项目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万维网公共服务在互联网上的首次亮相。
超文本是万维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几个项目。比如泰德·尼尔森的辛纳特拉项目和道格拉斯·因巴特的NLS。这两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万·尼瓦德·布什(Wan Nivard Bush)在1945年的论文《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中为微电影设计的“记忆扩展”系统。
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个辉煌突破是将超文本移植到互联网上。他在《编织网络》一书中解释说,他曾多次向这两种技术的用户暗示,他们的结合是可行的,但没有人回应他的建议,所以他最终不得不自己解决方案。他为全球网络资源发明了一个独特的认证系统:统一资源标识符。
万维网和其他超文本系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万维网需要单一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链接到该资源,而无需资源所有者采取任何行动。与早期的网络系统相比,这对于降低网络服务器和浏览器的实现难度非常重要,但其副作用是坏链的慢性问题。
与HyperCard等一些应用程序不同,万维网不是私有的,它使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在没有权限限制的情况下独立开发和扩展。
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万维网向任何人免费开放。两个月后,Gopher宣布不再免费,导致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到了万维网。
万维网联盟(W3C),也称为W3C理事会。1994年10月成立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创始人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4.主要标准
万维网的核心部分由三个标准组成:
统一资源标识符(URL),是定位资源的统一系统。
超文本传输协议,负责指定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方式。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定义了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
蒂姆·伯纳斯·李现在是万维网联盟(W3C)的领导者。这个组织的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在万维网上更有效地存储和交流不同形式的信息。
5.采用语言
万维网另一个显著的技术进步是sun公司的Java编程语言。它最初的功能是让网络服务器直接在发送给客户端的信息中嵌入小程序。这些小程序可以直接在最终用户的电脑上使用,可以让用户的交互更快更丰富。后来Java语言逐渐发展成为在服务器端生成复杂即时内容的工具。
JavaScript是一种用于处理网页的脚本语言。它的标准版本是ECMAScript,由网景通信提交给欧洲标准协会制定。虽然名字和Java类似,但是是网景公司开发的,而不是太阳计算机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开发的,两者除了语法是从C语言开发的之外几乎没有关系。之所以叫JavaScript,是因为网景想借助Java的名气来推广。和Java一样,JavaScript也是像C++一样的面向对象语言。与Java不同,但与C++相同,JavaScript允许混合代码,即面向对象代码和基于过程的代码可以共存。由于JavaScript在web浏览器中与Document Object Model紧密结合,所以可以很好的处理网页,这使得它比作者最初预想的要有用得多。它的目的可以用术语DHTML(动态HTML)来表达,强调它与静态HTML页面的区别。
6.社会冲击
今天,万维网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相互交流。距离远的人,甚至不同年龄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发展亲密关系或者升华彼此的思想境界,甚至改变对小事的态度和精神。情感体验、政治观点、文化习惯、表达方式、商业建议、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虽然万维网的使用仍然依赖于有自身缺陷的物化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模式不像使用图书馆、出版物等熟悉的方式那样真实。因此,信息传播是通过万维网和互联网实现的,不受携带特定书籍或手工或实物复制的限制。而且,数字存储的优势在于,你可以比咨询图书馆或者实体书更容易、更高效地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此外,你可以比亲自动手,或者通过邮件、电话、电报或其他通信方式更快地获得信息。
万维网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媒体。它使其用户能够与分散在这个星球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其他人联系,其数量远远超过通过具体接触所能达到的数量或所有其他现有传播媒介的总和。
因为万维网具有普遍性,有人认为它会培养人们的全球相互理解。万维网可能培养人们的相互同情与合作,但也可能煽动全球的敌意,甚至给善于煽动人们极端情绪的政治家和压制人民的政权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力量。无论如何,它的影响是深远的。
7.发布网页
网络是每个人独立于大众媒体使用的。如果你想发布一个网页,你不需要访问出版商或任何其他媒体机构,你的潜在读者可能遍布世界各地。
与传统的书籍和文档不同,超文本自始至终没有线性序列。不能分解成章、节、段。
如今,不同种类的信息可以在万维网上找到。你很容易了解其他国家和他们的习俗。当你在国外或偏远的城镇旅行时,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关于这个地方的信息,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当地的报纸、官方出版物等资料很容易找到,所以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同样的努力找到更多种类的相关信息。
虽然有些网站有多种语言版本,但大多数网站只有本地语言版本。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能很好的支持所有从右向左书写的特殊字符和语言(比如阿拉伯语或者希伯来语)。这些因素挑战了万维网使地球成为地球村的观点。
随着大量免费web首页服务器的出现,无数个人主页、家庭主页、小店主页等。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显然更容易。
然而,在中国大陆,自2005年3月20日起实施的网站备案制度给发布网页带来了一系列麻烦。目前在中国,合法建立一个简单的个人主页的难度不是技术,而是政策。如果内容涉及一些敏感话题,麻烦可能更大。
8.数据统计
根据2001年的一项研究,互联网上有5500多亿份文件,其中大部分都在无形的“深层网络”中。2002年对20.24亿网页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网页是用英文写的,占56.4%;然后是德语(7.7%)、法语(5.6%)和日语(4.9%)。然而,中国网站也在快速发展。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通过对75种语言的网络调查抽样,截至2005年1月,公共索引页面中有超过115亿个网页。
9.速度问题
由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缺陷,表现为浏览速度变慢的拥塞问题和延迟往往令人讨厌。结果有人想把万维网改成万维网等等。利用点对点技术和服务质量来提高互联网速度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其他解决方案也可以在W3C网站上找到。
原文链接:https://www.sjzseo.net/138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0